香港國際珠寶展今日盛大開幕 匯聚環球創新設計
全新展區展現各地創意工藝 兩大設計比賽揭盅
得獎設計名稱︰ The Kaleidoscope
設計師︰Nadia Neuman(澳洲)
類別︰項鍊
作品描述:
作品採用可互換組件的設計,有多種佩戴方式,並具有功能齊全的萬花筒。它展示了天然彩色鑽石在拋光和原始形式下的美麗和多功能性。
得獎設計名稱︰ Summer Night Celebration
設計師︰Ying Chen CHEN (台灣)
類別︰耳環
作品描述*:
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神秘的玉蕊花-夏日的仙子。她的生命僅持續一夜。
黃昏降臨,她優雅、安靜地綻放,只為伴隨黎明的第一道曙光輕輕落下。雖然她的存在轉瞬即逝,但卻如煙火般閃耀,美麗得令人窒息。
在設計中,我試圖捕捉花蕊從花蕾中綻放的瞬間,無數的花絲像纖細的捲鬚般舒展,散發出無限的能量、活力和自由。這幅意象深深打動了我,讓我想起「生命就像一朵花,轉瞬即逝—不是以它的花期長短來衡量,而是在乎它是否燦爛盛放。」
身為珠寶設計師,我常常問自己「我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什麼?或許,透過我的創作,我可以把那些轉瞬即逝的情感轉化為永恆的美麗。」
得獎設計名稱︰ Born of Blue
設計師︰Chan Hoi Yi (香港)
類別︰吊墜/胸針
作品描述*:
作品受到我最喜歡的哲學家荀子的名言啟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從靛藍植物中提取的藍色染料,顏色比植物本身更深;老師傳授學生知識,而學生在不斷學習中超越老師。
它像一個視覺隱喻一樣啟發了我的設計:中國的祥雲圖案象徵知識(不斷變化的形式/自然法則); 中國結象徵老師/學生(從簡單到複雜的形狀,從淺藍色到深藍色,過程象徵著自我提升)。
我欣賞這句名言中隱約的優雅。它謙遜、純粹、不浮華,帶著一股書生氣質,帶著善意與魅力。現在聽起來可能有些幼稚和理想化,但這正是我想從這件珠寶中表達的。
得獎設計名稱︰ Contemplation
設計師︰Mariia EFIMOVA (俄羅斯)
類別︰戒指
作品描述*:
在這個一切都發生得太快的世界裡,美麗已是司空見慣。我們經常被外在所誘惑。但內在有時傳遞的信息更為豐富。「Contemplation」邀請大家停下來,提醒大家真正的美麗存在於內心中。
作品名稱︰浪漫與經典
設計師︰謝嘉榮
類別︰戒指
作品描述*:
珠寶與名畫的關係密不可分,有著相同的淵源,設計師汲取了印象派畫家莫內作品《睡蓮》的元素,運用珠寶藝術完美展現經典名畫的浪漫與典雅。
作品名稱︰維多利亞•蝶光
設計師︰陳詠朗
類別︰戒指
作品描述*:
在維多利亞港的景色中,化為一隻巨蝶,展翅高飛,閃爍著五光十色的光影。幻蝶如夢,傳遞人們對未來的憧憬與渴望。每次翅膀扇動,都是對生命的讚歌。
最後,幻蝶化了光境,吸引世人駐足凝望,心隨之飛翔,共同編織那份對美好的追尋。成為夢的起點,綻放無盡可能。
作品名稱︰童趣
設計師︰周天怡
類別︰吊墜/胸針
作品描述*:
沙漏承載童年的夢,每一粒夜光沙如星塵滑落,捕捉時間的流逝與珍貴,將希望與光芒封存其中。吊墜可拆卸的設計,賦予自由更換彩沙或香氛沙的可能,增添珠寶獨特魅力與個性。在流動的光影間,見證永恆與夢想的閃耀。
作品名稱︰藍韻花語
設計師︰劉康藍
就讀學校︰香港理工大學
類別︰戒指
作品描述*:
藍色白花青的青花瓷不僅是一種美的體現,更是時間的沈澱和中華文化的延續。將其藍白相映和紋飾繁複的特點融入珠寶設計中,表達了青花瓷恆久的吸引力和隨著時間流逝依然閃耀的特質。
作品名稱︰聖華
設計師︰麥泳梅
就讀學校︰聖方濟各大學
類別︰耳環
作品描述*:
耳環靈感源自教堂的神聖,造型勾勒出尖塔穹頂的典雅輪廓。穹頂上的十字架象徵著永恆的祝福,中央垂掛的紫色寶石猶如聖光在人間綻放,搭配色彩斑斕的琺瑯,就像教堂彩繪玻璃在陽光下的璀璨光華。每片琺瑯都象徵著信仰的力量,散發出持久而迷人的色彩。
作品名稱︰紅鹽
設計師︰劉卓禮
就讀學校︰港專學院
類別︰手鍊/項鍊
作品描述*:
作品名取自蘇軾《橄欖》的「紛紛青子落紅鹽」,當中的紅鹽有成熟橄欖之意。
紅鹽落下後便不再使用樹的養分,果中的種子重新發芽生長。橄欖樹四季長青,開花結果,周而復始,光華不息,宛如代代相傳的家族瑰寶。
展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