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位置特殊
福建地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面對台灣、鄰近港澳,與東南亞聯繫緊密,是中國著名僑鄉、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
福建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位,島嶼眾多,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由海路可以到達南亞、西亞、東非,是中國距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開放試點省份。2014年度福建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一億噸大關。
生態環境優美
福建森林覆蓋率達66%,連續36年保持全國第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名列全國前茅,擁有一批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迷人的武夷仙境、浪漫的鼓浪琴島、神聖的媽祖朝覲、奇特的水上丹霞、動人的惠女風采、神奇的客家土樓、光輝的古田會址、悠久的曇石山文化、神秘的白水洋奇觀、壯美的濱海火山……無不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魅力,引人入勝。
人文優勢明顯
福建歷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人在此創造了古老的曇石山文化,蘊育了獨具特色的閩南文化、客家文化、船政文化等地域文化。中華民族厚實的文化傳統、福建本土文化與域外文化的融合交匯,孕育了一代代名揚史冊的文化英才。王審知、朱熹、宋慈、鄭成功、林則徐、嚴復、林紓、陳嘉庚、冰心、陳景潤等歷代名人光耀史冊。

豐富多樣的資源,璀璨多彩的八閩文化,為福建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歷史文化基礎。
近年來,福建圍繞「建設文化強省」和「打造全國重要文化產業基地」的目標,以創新為動力,以項目為龍頭,以品牌為支撐,深入實施文化產業龍頭計劃和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旅遊、文化創意合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產業體系逐步完善,品牌形象整體提升,產業競爭力逐步增強,人才隊伍不斷擴大,創新能力逐步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文化產業平穩較快增長。
2005至2013年,福建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7億美元提高到171億美元,年均現價增速約為28%,遠高於同期GDP增長速度。尤其是近兩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量約為32.6億美元左右,超過2005年全年總量。2013年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8%。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日益成為福建省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園區建設創新集聚
福建省把發展文化產業園區作為推動產業集聚、促進項目成功孵化、吸引優質企業創業的平台,加快建設、穩步推進、積極扶持,逐步形成一批形態多樣、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的產業園區。目前全省共有已建和在建文化產業園區81家,吸引數千家文化產業相關企業入駐,提升了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成為地方招商引資的新平台。
閩台(福州)文化產業園核心區、海峽兩岸龍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南靖海峽印刷產業園等10個園區被授予「福建省十大重點文化產業園區」稱號,廈門軟件園二期動漫園區、福州軟件園影視動漫產業基地,分別獲評「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和「國家影視動漫實驗園」。福州、廈門分別被國家文化部、科技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試驗)園區、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數字出版示範基地;福州廣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泉州領SHOW天地被國家工商局授予「國家廣告示範園區」。

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福建文化企業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延伸產業鏈和加強資本運作,呈現出一派風生水起、日新月異的發展熱潮。
2014年福建網龍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功躋身全國文化企業30強。省屬重點文化企業集團持續拓展領域,延伸產業鏈條,發展速度加快,不斷做大做強。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已發展成擁有11報、12刊和多個新聞網站的現代傳媒集團。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正朝著有活力、有實力、有競爭力、有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集團和海峽西岸傳媒旗艦的目標邁進。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立足海峽特色,加強閩台合作,積極拓展數字出版新業態,打造新華文化城連鎖經營模式,努力建成特色鮮明、在世界華文出版市場具有影響力的大型出版傳媒集團。省廣電網絡集團以雲媒體數字技術為核心,積極謀劃福建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加快打造成為集公共傳播、訊息服務、文化娛樂於一體的大型骨幹文化集團。
政策優惠投資熱土
近年來福建省不斷完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文化外貿出口、產業融合對接、銀政企合作等工作機制和聯席會制度,健全文化產業發展形勢分析機制,建立文化產業項目管理服務訊息系統,開通福建省文化產業官方網站,形成全省上下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工作格局。
當局堅持把政策扶持作為助推文化產業發展的有力杠杆,先後頒布了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十二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專項規劃以及廣播影視、演藝娛樂、文化旅遊等十大重點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了文化產業發展的結構佈局、工作重點和扶持措施,從財稅扶持、創新支持、市場准入、土地供給、鼓勵出口等方面為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創造良好環境。

福建工藝美術業在中國內外享有盛譽。獨特的地理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豐厚的文化積澱,形成了福建工藝美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品種齊全、技藝精湛的產業特色與價值優勢,在福建十大文化產業中獨佔鰲頭。
品種齊全聲名遠揚
福建工藝美術有雕塑、珠寶玉飾、漆藝、工藝陶瓷、工藝花畫、工藝編織、金屬工藝品、古典工藝家具、抽紗刺繡、民間工藝品等14類120多個品種。其中,福州壽山石雕、脫胎漆器、軟木畫,莆田木雕,仙遊古典家具,惠安石雕,德化白瓷,廈門漆線雕,泉州刻紙花燈、木偶頭,永春漆籃,漳州剪紙、棉花畫等都是中國內外獨有或聞名遐邇的工藝美術品種。
北京人民大會堂的福建廳、台灣廳、國宴廳、休息廳等均有出自福建工藝美術大師之手的工藝精品。許多城市的廣場、公園、大型建築、藝術長廊的石雕以及家庭使用裝飾的瓷器、油畫等藝術品,很多來自福建。

近兩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工藝美術產業佔比均超過40%。2013年,全省工藝美術產業主營收入219億美元,規模以上企業724家,從業人員31.4萬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38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247人、工藝美術名人448名。福州、泉州、莆田、廈門是省內傳統工藝美術主要產區,其企業規模與產值均在全省前列。
配套設施及服務體系日趨健全
以莆田工藝美術城為代表的一批工藝美術基地、園區和專業市場相繼建成。行業技術研發中心相繼成立,僅泉州市就成立了德化陶瓷技術研發中心與產品檢測中心、中國石材磨料磨具研發中心等116家工藝美術專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積極組建,如莆田仙游縣成立福建省古典工藝家具協會,致力於產業推介、品牌打造、品質提升、市場拓展等工作。
行業標準陸續出台,如福州壽山石2010年獲評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2年8月福建省地方標準《地理標誌產品壽山石》正式實施,福州市榮膺「中國壽山石雕之都」稱號。行業交流展示平台逐步完善,先後成功舉辦了九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七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豔杯」大賽等活動。

德化陶瓷、惠安石雕、莆田和仙遊木雕及古典家具、泉州豐澤樹脂工藝品等產業集群,依託龍頭企業和重點產業園區的建設獲得長足發展,在國內外形成較大的影響力。莆田工藝油畫產品出口在全國居第一,成為世界工藝油畫的中國名片。
福建文化產業與工藝美術業界人士願加強與全球同行之間的交流學習、項目合作,共創商機。
如有查詢,請聯絡
福建省文化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國福建省福州市華林路80號屏山大院
電話:86-591-8727-3850
電郵:7659141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