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起頭難,創業時總會遇上種種困難,但隨著經驗累積,便會找到一條發展道路。 昌運實業公司老闆張豔桃,一向事事親力親為,找生產商、找客戶、檢驗貨品等都獨力處理,業務繁忙的她最近在香港貿易發展局的香港禮品及贈品展中找到快捷配對目標生產商的方法。
1992 年成立的昌運,主要從事手工鈕扣、腰帶、袖口鈕扣等衣飾配件,以夥伴方式與內地生產商合作,主要客戶是歐洲、美國的制衣廠和入口商。
找尋優質供應商 快人一步
張豔桃對貨品的要求很嚴格,每件貨都要親自檢驗,她說:「如果連自己也不滿意的話,客戶怎會滿意?」
為了找最好的產品,她會小心翼翼挑選供應商,展覽會是張豔桃找尋供應商的天堂,因為可以看到真實貨品。「雖然公司沒有參加展覽會,但我會定期進場參觀,找尋合適的供應商,也可留意配飾行業的潮流趨勢,汲取設計靈感。」
「以前參觀展覽會,我會逐個展位看,因為怕走了眼,但由於展館很大,每次參觀展覽,走得腿也軟了!」由於怕錯失了優質的供應商,她每次都會逐個展位元看,可是展覽會場地很大,這樣很耗時耗力。
香港禮品及贈品展是她每年必到的展覽, 每年會到場找包裝供應商,在今年四月份的展覽上,她發現貿發局的「展覽商貿配對服務」讓她極速找到目標參展商。「工作人員問我們要找什麼產品,然後很快地透過網上資料庫尋找合適的供應商,並把一張公司的清單列印給我們,上面還有展位元號碼及產品照片,我的工作頓時快了!」她表示,清單上的資料很有用,方便她立刻到訪展覽場內的相關參展商,和以後翻查有關之供應商。
張豔桃表示,使用網上平台找供應商,首要考慮網站的資料庫資料是否齊全。貿發局為了讓買家接觸更豐富的供應商資料,把主辦的接近三十個展覽會參展商及 14 類產品雜誌的廣告商的資料一併加入貿發網「採購指南」(www.hktdc.com) 資料庫。現在網站已擁有超過十萬的供應商資料。
「原來找外國客不用飛去外國。」
張豔桃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當年創業時「經驗不足,一副蠻勁」,但一絲不苟的性格令她成功把公司的業務帶上軌道。 張豔桃回憶 公司起步初期,主要以手工鈕扣及中國式的繩結鈕為主,當年她苦無客路時,朋友一句「紐約的鈕扣客路較多」,她就拖著一袋鈕扣,親身飛往紐約,走進那裏的商業大廈,逐層逐戶扣門招生意。
張豔桃笑說:「那時我看到美國的老闆對我們貨品感到滿意,我便以為成功了,豈料他們都叫我回香港與香港辦事處聯絡」,她笑言,此行帶給她最大的啟示是:「原來找外國客不一定要親自到外國」。
吸收這次經驗後,昌運慢慢積累海外買家,而張亦開始使用貿發局的商貿資訊中心,搜集海外市場的分析數據。「可能是貿發局歷史悠久,海外買家想找香港的供應商,就一定會去貿發局找。所以,我也覺得除了主動的去找買家尋商機,不如也把自己的產品公告天下,讓有興趣的買家跟我們接洽,雙管齊下。」於是,昌運便於 2 年前開始在貿發局的產品雜誌《香港布料及配件》投放廣告,張認為宣傳效果很好,帶來的都是國際客戶。她表示:「貿發局會在不少海外的重要展覽會上派發產品雜誌,這樣吸引了很多海外買家,現在昌運的客戶群除了歐美市場,還有一些來自新興市場。」
「除了來自不同地方的客戶多了,他們的要求也愈來愈高,令我們開發了不同的產品類別,例如腰帶、袖口鈕等,增加了昌運的競爭力和商機。比如早前透過產品雜誌與我們下訂單的西班牙買家,非常滿意我們的產品質素和生產效率;而另一位法國買家,則在向我們查詢袖口鈕報價之餘,也對我們的其他產品感興趣。」 |